设计理念
《质界》空间叙事——物质与虚空的重构
"凿户牗以为室,当其无,有室之用"的东方智慧,在本案中化作当代空间语言。我们以物质构筑为笔触,在虚实相生中书写空间诗学——混凝土的坚实肌理与木质的温润触感相互制衡,黑色木饰面的冷峻与留白墙体的纯净形成对话,在材料对位中演绎"有之以为利,无之以为用"的永恒命题。
追溯童年河岸的构筑记忆,将不同材质的体块转化为空间标点:入户处的深色体量如重音符号悬垂,餐厅木质构造似展开的书页,混凝土盒体在梯间若隐若现。这些物质标点通过拓扑重组,编织出富有节奏的虚空网络,当穿行其间,恍若重拾以卵石界定溪流的童稚智慧,体验被物质引导的空间叙事。
餐区采用"木中凿室"的戏剧化处理:四片橡木构造体以榫卯逻辑咬合,结构由白色立柱悄然承托,形成材质与力学的双重张力。楼梯装置以当代建筑语汇重构"蜀道"意象,木板踏阶从混凝土峭壁生长而出,光影在粗粝肌理上勾画时间的年轮。
三楼主通道延续峭壁意象,凿刻出的通道覆以熏染木壁,形成穿越岩层的时空甬道。茶室原三面混凝土墙结构中,通过内外庭院的拓扑嵌套破解密闭性困境——青石汀步将庭院景深延伸至室内,天窗鱼池引入云影天光,使品茗者在混凝土围合中仍能感知四时更迭。
本案最终超越物理构筑,成为物质与记忆的转译媒介。每个材质触点都在诉说存在与消隐的辩证,每处虚空都暗藏未被言说的故事。当穿行于不同质感的体块间隙,参观者将重获孩童构筑游戏时的纯粹感知,在材料的交响中领悟:真正的空间诗意,永远诞生于"有"与"无"的临界之处。